普通的高考属于形式平等,因为其给予了每一个参与考试的考生以普遍相同的机会,普遍相同的参加考试的权利(也可以说是尊重和保障每一个自然人的受教育权);但其中又掺杂着实质平等的因素,比如一直受到争议的高考加分政策,目的就是想完善高考形式平等中的不平等之处,努力将其规范为实质平等。
平等,从法学理论上讲,有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之分。民法学中的平等本质上为形式平等,是提供一种资格。平等在民法中出现具体指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平等。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至于具体的权利设置,则由法律具体规定。平等仅为原则,具体的权利设置由法律规则设置。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可能都和科举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都属于一种考试形式,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高考状元”之类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恐怕不是偶然的。和所有的考试一样,科举制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坏的。
而相对于形式上的机会不平等,就是实质上的机会不平等。无特殊合理的原因,高考加分或者分数优惠的做法构成了对其他人的歧视。例如博士生的子女高考加分,政府官员的子女高考得到隐性的优惠。有学者说,高考各地分数应当统一,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在我高考那年,是课程改革的第一年。当时考前,校长说因为是改革后第一次高考,形势会多好多好~~结果那年是我们建校以来最差的一届~~。其实我觉得吧,如果有复读打算的话,不应该是从大形势上去分析利弊,那些毕竟是客观条件。
我是2012考生,2011各地高考卷都做过,2012考卷总体上肯定比2011简单。语文:其实语文很难评价,只能说差不多。数学:2012比较简单,数列改成分布列,完全是送分。
听说英语听力和11年不一样,是用电脑的,智能的,还有语文的文言文可能会加大难度。
个人倒觉得,教材改版根本就没多大影响。历史上教材改版多少次,该怎么考还是怎么考,教材改版是针对所有人的,大家都一样。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比去年减少2%。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峰时的1040万之后,这已是连续第四年出现下滑趋势。 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12个省(区、市)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区。
近1年内,高考报名数同年出生人数“逆差”翻13.8倍相比于已经表现出的基础教育影响,人口变动对高等教育的辐射同样让人关注。眼下,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记者梳理近1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发现,这11年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与此同时出生人口在这11年里下滑了1017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看到这个消息,相信考生们心里都是一沉,这意味着今年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以2022年为例,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193万人,虽然高考录取总人数的增加,但是一本的录取率仅为23%。
据教育部公布信息,2022年国内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1193万人,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长了115万人,增长率高达10.67%。因为全国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是有限的,高考考生人数增长较多的省份,将直接导致高考竞争加大,大学越来越难考。
高考人数与出生人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完全一致。1.高考人数与出生人数的基本关系:出生人数是高考人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高考通常是按年龄段来确定参加资格的。出生人数多的年份,高考人数相对较多。然而,高考人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政策、就业形势等。
以下是各省高考报名人数的变化(以2006年人数为1):上海和北京的高考报名人数大幅下滑,分别只有2006年约40%和不到60%。相比之下,贵州这个人口大省的报名人数在这一时期翻了2.3倍。
高考是“省内竞争”,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高考优势明显,尤其是从各项录取率来看。但未来几年内,上海和北京面临的挑战是人口的急剧增长,这将对高考环境产生影响。目前,上海和北京的高考环境相对友好,但由于出生人口的增加,未来几年内,高考人数可能翻倍,这将影响录取率。
观察四川过去三年的高考报名数据,可以发现报名人数呈持续持续上升的趋势。考量到诸如政策调整和教育资源配置等多重因素,预测四川在2024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将会经历一定的波动。基于目前可得的数据和趋势分析,预估四川2024年的高考参考人数将会是大约62.4万人。
今年江苏高考的新方案公布了,和之前的形势相比还是有不少的改变的,之前江苏高考都是采取3+2的形式,三门主科还有两门小科。小科是不算成绩的,根据等第来上学校,而现在小科也折算成成绩加到总分上了,所以计算总分的模式就改变了。
在高考科目设置方面,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考试分值不同新高考方案中六门学科均以分数形式呈现,均计入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选一在物理或历史中选一门分值为100分,选二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两门,每门分值100分。总分750分。考试试卷不同原高考是文理不同卷;新高考方案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不分文理。
选科模式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变化就是选科,传统高考以数理化、政史地划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这两个组合种做出选择,但是新高考改革采取“3+1+2”的选科组合,考生可以在选定物理或者历史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另外两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科目做搭配。
距离2021年夏季高考还有两周的时间,学子们将迎来人生大考。2021年的高考,和往年相比有了若干新变化。招生新增37个本科专业、报名人数上升、8省市迎来新高考首考这些问题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很多省市的高考报名人数增加。
普通的高考属于形式平等,因为其给予了每一个参与考试的考生以普遍相同的机会,普遍相同的参加考试的权利(也可以说是尊重和保障每一个自然人的受教育权);但其中又掺杂着实质平等的因素,比如一直受到争议的高考加分政策,目的就是想完善高考形式平等中的不平等之处,努力将其规范为实质平等。
平等,从法学理论上讲,有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之分。民法学中的平等本质上为形式平等,是提供一种资格。平等在民法中出现具体指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平等。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至于具体的权利设置,则由法律具体规定。平等仅为原则,具体的权利设置由法律规则设置。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可能都和科举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都属于一种考试形式,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高考状元”之类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恐怕不是偶然的。和所有的考试一样,科举制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坏的。
而相对于形式上的机会不平等,就是实质上的机会不平等。无特殊合理的原因,高考加分或者分数优惠的做法构成了对其他人的歧视。例如博士生的子女高考加分,政府官员的子女高考得到隐性的优惠。有学者说,高考各地分数应当统一,这也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