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谈一谈对语文中考加分的看法及意义价值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72

羹饭一时熟
首页 > 高考政策 > 请你谈一谈对语文中考加分的看法及意义价值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野性不改

已采纳
请你谈一谈对语文中考加分的看法及意义价值
1分钟前发布 -【请你谈一谈对语文中考加分的看法及意义价值】https://www.gaokaocn.cn 01月18日讯: 部分专家特别是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认为,中考加分制度虽然不完善,但代表了一种教育导向,比如对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模型比赛的优秀学生加分,就是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国家创新实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50 评论

不努力拿什么给你未来

已采纳
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语文诠释了“诚信”的含义,是语文深深地影响着我。语文告诉我——英雄的悲壮。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华夏大地英雄路,望古今,意涩苦,伤心忠烈悲入土,多少英雄都作了古。
95 评论

何以畏孤独。

已采纳
阅读是最为关键的落脚点。因此,他认为,新的中考实施后,语文会更注重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学生不能再按“套路”出牌,要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在中考语文中也会得到体现和加强。
95 评论

人間失格

已采纳
三项加分政策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籍考生、烈士子女,加10分;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援疆和援藏人员子女,加10分。
53 评论

疯人愿

已采纳
中考不再设有专业生加分机制。初中升高中标志着学生学习生涯的新阶段,考试成绩主要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术表现,而非其专业素养。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专业技能或特长并不能成为额外加分的依据。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中考主要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掌握情况。
45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考政策选科原因分析

    高考政策选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 : 历史和物理作为首选科目 :历史和物理分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和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符合教育教学实际 : 考虑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将历史和物理作为考生首选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

    独宠圣宠 2人参与回答 2025-01-18
  • 高考政策浙江考两次

    浙江高考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考试科目 : 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 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中,选择3门参加选择性考试。 考试时间和成绩 : 选考科目有2次机会,分别在每年的1月或6月(仅限高三生),成绩当年有效。 每门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长为90分钟。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

    在北纬°的地方等你 2人参与回答 2025-01-18
  • 成都外省高考政策文件最新

    成都外省高考政策文件是 《关于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 (川办发〔2012〕77号)。该文件规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四川省参加升学考试的条件,即: 父母合法稳定职业 :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 合法稳定住所 :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 学籍和连续学习经历 :随迁子女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

    又一年又三年 2人参与回答 2025-01-18
  • 山东回原籍高考政策最新

    山东回原籍高考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 : 考生必须在户口所在地的县一级教育局报考,不允许跨省报考。 学籍保留 : 如果家长为学生在原籍做好了学籍的保留工作,那么回到原籍后可以参加原籍高考。如果没有保留好原籍学籍,学生可以以社会高考生的身份参加当地高考。 异地高考政策 : 山东从2014年起允许无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但需要具备高中段学校

    最终一颗心 3人参与回答 2025-01-18
  • 湖北八省高考政策最新

    湖北八省高考政策采用的是 3+1+2模式 。 全国统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 首选科目 :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再选科目 :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此外,湖北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携手 2人参与回答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