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誉为“状元县”。会宁县拥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悠久历史,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69人。恢复高考以来,会宁成为名誉甘肃省的“状元县”,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7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000多人、硕士学位的5000多人,全县一门“双博士”近20家。
会宁,这座历史文化古城,自古以来就因其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而备受瞩目,被誉为“秦陇锁钥”。早在新石器时代5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文物如牛门洞、窠立台等地的出土物便是见证。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会宁,作为白银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甘肃省的中部,白银市的南端。这片土地总面积达6439平方公里,下辖22个乡和6个镇,2012年总人口约为56.41万。会宁境内民族多元,包括汉、回、东乡、撒拉等多个民族。
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置祖厉,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县北郭城驿镇,有祖厉县故城遗址。载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安帝永初五。三国时属魏地,隶武威郡。魏晋以来,会宁之地陷于荒芜。西晋初废祖厉县。
甘肃省会宁县的甘沟中学,原名“甘沟农中”,创建于1958年10月,其前身为会宁三中,最初为三年制初中。学校历程中曾经历撤并和恢复,1968年恢复初中,1970年设立高中班,1984年秋转型为农业中学。直到1993年秋,该校曾归属县教育局直属,但同年停招高中班,保留农中身份,归甘沟驿乡教委管辖。
甘肃省会宁县甘沟中学又名“甘沟农中”,甘沟农业中学创建于一九五八年十月,前身系会宁三中(三年制初中)。六十年代初期撤并,一九六八年九月又恢复初中,七零年元月设立高中班,八四年秋改制为农业中学。直至一九九三年秋以前归属县教育局直属中学,当年停招高中班,保留农中建制,隶属于甘沟驿乡教委。
位于甘肃省静宁县的甘沟中学,作为农村普通完全中学,积极探寻提高办学效益和模式,对地方经济建设贡献显著。该校经过历代校领导和教师的辛勤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设施完善、具备市级示范性标准的高级中学。
静宁县甘沟中学的领导班子成员由多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组成,他们各自在教育领域内有着显著的成就和贡献。校长牛国喜,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数学岗一级教师,自1996年毕业于庆阳师专后一直在甘沟中学任教,担任过教导副主任、教研中心主任、教导主任和副校长。
甘肃会宁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誉为“状元县”。会宁县拥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悠久历史,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69人。恢复高考以来,会宁成为名誉甘肃省的“状元县”,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7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000多人、硕士学位的5000多人,全县一门“双博士”近20家。
会宁,这座历史文化古城,自古以来就因其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而备受瞩目,被誉为“秦陇锁钥”。早在新石器时代5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文物如牛门洞、窠立台等地的出土物便是见证。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会宁,作为白银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甘肃省的中部,白银市的南端。这片土地总面积达6439平方公里,下辖22个乡和6个镇,2012年总人口约为56.41万。会宁境内民族多元,包括汉、回、东乡、撒拉等多个民族。
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置祖厉,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县北郭城驿镇,有祖厉县故城遗址。载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安帝永初五。三国时属魏地,隶武威郡。魏晋以来,会宁之地陷于荒芜。西晋初废祖厉县。